37:真正意义上的收获-《聊斋:神道之上》


    第(2/3)页

    “多谢,有心了。”

    陈铮照单笑纳。

    四人坐在一起,一边吃喝,一边闲聊,顿时感觉亲近了许多,有了同窗之间真正的情谊。

    王祯举首顾盼:“夫子怎还不见回来?”

    苏元武笑道:“夫子应该不会跟咱们一起坐的,说起来,这可能也是一种校考。”

    李嵩摸摸头:“要是我一个人上来,肯定会感到紧张惊慌。”

    “谁不是呢?”

    苏元武叹道:“我长这么大,每年都听说着中秋诗会如何如何,如今真正上来了,才知道是这个样子,不枉此生了。”

    陈铮笑道:“元武兄,来日方长,现在就说‘不枉此生’,可就太早了。”

    苏元武摇了摇头:“人贵自知,我呀,已是一眼望到了头。”

    他虽然考取了秀才,但年纪已经上来了,就算拜入杜元亭门中求学,进步也有限。

    能够去考举子试,但想要考中,真得祖坟冒青烟才行。

    陈铮默然,在这个话题上他没有安慰人的立场。

    让一个童生去安慰秀才?

    那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了。

    ……

    在另一侧,一座凉亭中,杜元亭正与三名老友煮茶品茗,说些闲话。

    一名长袍儒者忽然走进来,看见杜元亭,当即把手中纸张一扬:“元亭,你家草堂可出名了。”

    “此话怎讲?”

    “你休得装糊涂,现在外面都传开了,说杜氏草堂有个名叫‘陈铮’的学子连作了两首好诗,径直闯到山顶上来了。我读那首《江雪》,端是孤傲卓立,很有你的风格呀,果然是一脉相承。”

    杜元亭苦笑一声:“范兄,你这样说的话,可就是抬举我了。”

    那范兄一怔:“何解?”

    杜元亭解释道:“陈铮入我草堂读书,不过短短时日,课堂所学,皆为时文,未曾跟我学过诗词。”

    范兄疑问:“莫不是你特意要为学生扬名,才故作谦虚?你敢说没有帮他审阅,推敲润色?”

    杜元亭正色道:“绝对没有,我如果说有,反而是夺取学生声誉,欺世盗名了。”

    看他神态严肃,范兄却是信了:“如此说来,那此子端是了得。”

    旁边的儒者听着有点糊涂,开口问怎么回事,当听范兄吟诵完《江雪》,一个个都露出了惊喜之意:

    “此诗大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