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抵报发了-《大明:从建文四年开始》


    第(1/3)页

    之后的几天,朱棣还会时不时宣秦锋询问些此去北平一趟,秦锋在各个方面所有的建议。

    对于这个问题,朱棣并不会只听秦锋一人意见,怕早就从多方面询问过意见了。

    拿了朱棣的俸禄,多少也要帮着人家分分忧。

    对于朱棣的问题,只需实话实说也就是了。

    其一是北平人口的问题,    只需迁徙其他地方的人口过去,并有营生可干,十几年之后,北平便将不会再有人口以及劳力的困扰。

    自洪武年间开始,便已有几次大规模人口的迁徙了。

    人们不愿被迁徙走,出了因乡土情结,    还会担心沿途各种原因导致的生病受伤,甚至死亡,毕竟那个时候没什么交通工具,    不管迁徙多远多远,只能靠徒步。

    所以说,结合种种原因,迁徙的地方越远,人们的反抗情绪就会越激烈。

    为了保证迁徙的顺利进行,也为了保证迁徙到北平后能让这些人迅速投入到北平的建设中,必须得从北平周边迁徙。

    而迁徙最重要的一个先决条件,那必得是当地人口充实。

    满足于这两个条件之下,唯一能迁徙之处也就只有山西了。

    山西西有吕梁山,东有太行山,受元末战乱影响最小,相较于山东,河南,河北不足两百万的人口,山西则整整有四百余万。

    最关键的是,从洪武年间开始,太祖高皇帝已从晋中,    晋南迁民于冀、鲁、豫、皖,川、滇、黔等地了。

    直到此时,迁民之事仍还未完成。

    再额外增加迁民于北平,相较于从新开始,百姓也会更容易接受。

    经秦锋头头是道的分析了一达通之后,朱棣不置可否,并没有当场表套。

    只是秦锋说了这么一达通之后,朱棣倒是安排内伺给秦锋添了茶。

    至于到底是否满意于秦锋的这番建议,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个问题,朱棣问及的便是有关于直沽的问题了。

    北平若只是作为一边疆要塞,那直沽的作用便只是运送些粮草以及军卒。

    倘若迁了都,那北平便将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了。

    税银,官员升迁,士子科举等等,那都要在北平进行的。

    因而,必须能充分沟通南北才行。

    当下,水路乃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而直沽作为水路进京的重要通道,    必要有能配套于都城的实力。

    其实对于直沽的建设,总结起来不过也就两点而已。

    一是,治安靠得住。

    治安的提升,除了各级官吏本身清正廉明外,还得是有重兵把守。

    因而,在直沽增设卫所很有必要。

    卫所的增加,也是方便战事起来后,能迅速调兵增援北平。

    而其二,则是需建囤货之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