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神秘部队-《伐清1652》
第(2/3)页
孙可望和白文选,贺九仪,马宝,卢名臣,张胜,张虎等一众大将正在官道旁一片平地上的大帐内,借着淡黄色的灯光,看着桌上的武昌府地图。
帐篷外人喧马鸣,还有车轮咯吱咯吱转动的声音混杂在密集的脚步声中,此时殿前军主力已经悉数通过咸宁,四军汇聚,兵锋直指武昌府。
诸将都在认真地看着地图,同时用余光观察孙可望的表情,等待着对方发号施令。
此次大战大西军准备得十分充分,大军前锋现在距离武昌城不过四十里地,天一亮就能抵达,在十几万民夫的努力下,各式火炮,大军辎重也紧随而至。
“现在武昌城南面的清军已经基本被我军驱除或者就地消灭,其北面,西面的长江水道也已经被水师控制,距离彻底隔绝武昌城就剩最后一步了!”孙可望指着地图说道。
“国主,武昌府东面的大冶县,沿江诸镇,洪承畴均部署了不少兵马,紧邻江西的通山,兴国州现在情况还不明朗。但那里有群山隔绝,大军陆路行进困难,清军水师又不成规模,洪承畴或许不会在那里部署大量兵马。”贺九仪拱手道。
“没错,孤也是这么认为。通山和兴国州等地有群山阻隔,我军难以穿过,清军也一样,只要拿下群山西北一侧的各个据点,派少量兵马把守便无碍大局了。”孙可望点了点头,随即又指着地图道:
“贺九仪,明日起,你率本部兵马扫清武昌外围的清军据点,速战速决,留下少数兵马把守各个要道之后,便立即撤回武昌助战。”
孙可望并不担心洪承畴部署在这些地方的清兵,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守城的清兵并没有死守的决心,除了少数投降的以外,其他大部分都是稍微抵抗,只要大西军的主力一到,便会立即突围撤退。
“文选,说说武昌城的情况吧。”孙可望下完命令之后,随即看向了大帐之中的白文选。
白文选听令,当即抱拳行礼,然后道:“清军自去年五六月开始加固武昌城,前后征发了十几万民夫,四面城墙已经加高到了一丈六尺有余,加厚了两层以上,特别是西面临江的城墙。而城南,城北,城东原本就已经十分宽阔的护城河更是挖宽挖厚了数丈,还在护城河之外修筑了大量的侯台。”
武昌城城垣依山就势,十分合理地利用了周围的山体水文,若是经营合理,可谓是“易守难攻”。
而且,大西军对这座城池算得上是十分熟悉了。崇祯十六年,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由江北偷渡过江,在樊口登岸,并使用了许多火药炸毁了城墙,最终由此突破,攻下了武昌县城。
然后,张献忠转移之前,还对武昌城进行了严重破坏,使得城墙毁坏严重,虽然之后左良玉等多方力量均对其进行了修复。但直到洪承畴此次征发了十几万民夫,这座军事重镇才算是恢复了以往的“威严”。
不过,曾经商贾云集,无比繁华的武昌城,经过十几年的战乱,如今除了驻扎在此处的三万余清军,数万精壮民夫以外,已经了无生机。
诸将听着白文选的介绍,心中各有思考,有些识字的还会用笔记下一些关键点。武昌城的变化远超他们的想象,这座城池的得失更是关乎着大战的成败,诸将都想借着这个机会,立一个大大的功劳。
白文选指着武昌城西面的位置,着重提醒道:“先帝曾从城西攻破过武昌城,洪承畴对此已经做了防范,城西的城墙不仅加厚了三层,还在城墙外侧的水下设置了诸多陷阱,水师都难以靠近,城墙之上更是部署了大量的火炮火枪。
据军情司打探到的消息,清军此次在武昌城内部署了三万到四万兵马,其中屯齐所部八旗兵精锐五千余人,所属的包衣兵一万余,洪承畴麾下的绿营兵有两万余,王辅臣,李本深,刘忠,刘芳名等人均在城内,此外还有一支特殊的火枪兵,人数不明。”
“武昌城里有那么多粮食吗?洪承畴敢把四万大军放在城里,他就不怕到时候我们在城外挖沟筑墙,把他们给活生生困死在里面?”马宝听罢,发言道。
帐篷内诸将纷纷点头,然后交头接耳,低声讨论起来。如果清军部署了三四万大军在城内,那附属的民夫自然也不会少,这近十万人丁,每天消耗的粮食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这场大战可能会打个一年半载。
不过,孙可望没有理会诸将的议论,给白文选试了个眼色,道:“继续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