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维持原判-《大唐小侯爷》
第(2/3)页
对方卓做出保证的还有尉迟恭,牛进达,李靖等一些武将。
至于文官那边,跳的最凶的就是魏征和杜如晦了,他们强烈要求把方卓下了大狱,等范阳卢家的人到了长安,在进行处罚。
长孙无忌两手捅进袖子里,眯着眼睛不说话。
李绩上奏说,由朝廷出面对卢家进行经济上补偿,对商业上进行一些让步。
被房玄龄一口否决了。
他们有错在先,多大的事情都应该他们来承担,不能因为他们以前的功勋就对他们另眼相看。
侯君集说对于卢家后辈是否绑架了平安侯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如果卢家说是平安侯先发难,杀了卢彦,我们又当如何反驳?
说人家绑架也要讲证据。
方卓始终没说一句话。
大殿上乱成了一锅粥,李二突然发声,道:“平安侯,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方卓抱着笏板出列。
“陛下,该说的话微臣已经在奏折里说了,昨天晚上刁公公就在现场,而且人证已经带走了,相信陛下已经知道了详情。”
“如果范阳卢氏想讨要说法,尽管来找微臣,与各位无关。”
方卓的话说的明白,这是私仇,不要牵扯到朝堂之上。
他有证人能证明他是遭绑架的,而且杀人完全是出于自卫。
李二道:“此事作罢,不得再说,下来说说此次科考吧,你们认为何人能担任此次科考的主考官呢?”
从九品中正制的选拔人才,到科举考试没有多少年时间,其中的利弊大家看的清楚明白。
以往都是国子监祭酒来担任这一重任。
今年有些特殊,国子监祭酒范崇厚虽然保住了位子,但是,李二不再信任他了,现在急需一个人来顶替。
而且,听李二的意思对以往的选人用人的制度有些不满,想要借此机会,彻底改革一番。
国家要兴盛,权利就不应该把持在少数人手里,百姓难出头,就会有想法,不利于一个国家长久的兴盛。
房玄龄出列,奏道:“臣推举太子师陆德明为主考官,国子监除祭酒之外辅佐,其余部门配合后勤,保证此次科举顺利进行。”
杜如晦:“臣附议!”
魏征:“臣附议!”
一大半的人都同意陆德明为主考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