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添上一笔-《大汉第一侯》
第(2/3)页
又不是沥青路,在没有水泥的状态下,现如今主要还是石子--盖土--夯(hang,一声)实路面--石子--盖土……反复循环的工程,简单且粗暴。
谌洛考虑到需要夯实,沉声问道:“雇佣一辆牛车大概需要多少钱?”
徐乐说了一个行情:“一天十五到二十钱。”
“除了各里出的牛车外,让大虎再去联系周边各乡,保证修路时,每里至少有五辆牛车反复拉重物夯实路面。
说到这,你再让木匠把牛车的车轮改一下,改成两根圆滚滚木头。”
谌洛担心徐乐看不懂,特意拿着毛笔在竹简上,按照后世压路机滚筒的模样画了一个大概的草图。
“我待会让小瞒去县少府问问木匠。”徐乐也不知道能否做出来,只是先把竹简收好拽进怀里,又指着靠墙的书架道:“各里上计文书已统计无误,明天是否送到县里?”
谌洛昨晚已经大致看了一遍,点头应允。
得到肯定的回复,徐乐赶紧出去喊人准备牛车,十里的赋税文书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这里面涉及到千余户,他光核对就用了将近半个月的工夫,竹简能装满满一车。
谌洛拍拍吃饱的肚子,把粟米碗送回庖屋,回到正堂打开了前段时间少府一同送来的施工舆图。
因长安之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的缘故,人口大多在东南方向集中,因而修建渠道的材料、民夫都要从东南北上。少府考虑到这点,把修渠的规划路线图的副本先送到茂陵亭,以便修路的时候分清主次轻重,不会耽搁正事。
这份记载了郑国渠流向的舆图可以说是打破了谌洛的认知,原来六辅渠并非全部分布在郑国渠南岸,六辅,主要为辅,针对的是整个郑国渠水系,南北通透!(出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发展研究院)
少府的匠人用朱砂在舆图上绘制了六条可以施工的渠线,既引北水灌溉郑国渠,又可以渠水灌溉南部高地。
谌洛看了眼地图,总感觉缺了点什么,于是注意力在各县名称上停留。
谷口、泾阳、三原、渭城、栎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