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太平-《明国万历》


    第(2/3)页

    张居正变法,最重要的就是言官。考成法督促地方按照祖制条例做事,拒绝拖请。

    地方有没有做到,需要言官来监督。这就要割裂言官和地方之间的交情,打破那张无形的大网。

    杜绝私学,是对言官最大的打击,所以反抗最为激烈。但是言官其实又是最容易解决的事。

    来自内部的分裂,让他们的反抗一下子失去了力量。

    新政司的建立,更是在言官是身上割了一大块肉。

    有个词,叫做阵痛。

    后世八九十年代常用的词。

    熬过去了,则顺畅。

    熬不过去,则完蛋。

    今年各地事情一件接连一件,奏疏一事接一事,按下此事另外数事起来。

    当广西的乱民被平之后,所有的事情突然又没了。

    目前的掌印太监是孙隆,权势和资历都比不上前任,甚在勤勉,一切事务以皇上的旨意为主。

    司礼监的规矩很重。

    每日申时交接公务,轮流该正,上班值日的人,设有象牙小牌一面,长寸余,以此物为凭证。

    全国汇聚到内阁的奏疏,经过批复,再传到内廷的奏疏,多之又多。

    处理这些奏疏,需要才能通达之士,不然连奏疏都看不懂,谈什么治理。

    所以司礼监的太监们,基本上都是出自内书堂,从小学问观政。

    如果有不是内书堂出身的太监,在司礼监任职,那一定是高位,因为此人必定是深受皇帝信任,提拔进司礼监的。

    例如梁大忠,虽然极少在司礼监出现,但是却领了司礼监秉笔太监一职。

    这种事在外朝就不可能出现。

    不管多么受到皇帝信任,除非出身翰林院大学士等,才有资格进入内阁,各部提拔也有规矩。

    就像何文书,哪怕朱翊钧如今越发的看重,哪怕朱翊钧大破常规,建立个劳什子新政司,在吏部却仍然没有品级。

    这事朱翊钧没有较真,因为不能说这项制度是错的,只能说时机不同。

    司礼监掌管外朝所有奏疏一应事宜,当然不只是想象中的很简单的事情。

    对各地各处的奏疏,各种事务都需要查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