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汤达人”味精-《我在民国打酱油》


    第(2/3)页

    “我要去首都,响应皖之先生之号召,去留法预备学校学习。”

    “和森,你真的决定好了?”

    “是的,我明天就出发,我要去实现我的‘华厦梦’。”年轻人眼神坚定,面容刚毅。

    “古人云: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也要去见识见识。”

    .......

    川省山城由各大商会资助,所以去往首都的年轻人更多,他们从朝天门码头出发,操着浓浓的川音,顺着长江去金陵浦口,然后转津浦线,准备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这批年轻人平均年龄很小,只有18岁,不过却是刚出发就遇到了一个问题,便是选择坐哪国的船,年轻人中有了不同意见。

    买船票的人回来说道:“去金陵,有三家轮船公司的船,一家是曰本人办的,给乘客赠送洋伞;一家是瑛国人办的,给乘客赠送床单;还有一家是华夏人办的,大概是赔了本,没什么送给乘客。”

    面对众人不同的意见,有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站了出来,目光犀利,大声呵斥道:

    “如今首都‘爆炸案’尚未平息,曰本人无耻的夺走了两名同胞的生命,瑛国人背信弃义,出卖了我们,值此之际,岂能为了一点洋货而去坐外国船只,还有一点民族气节吗?”

    “如果连这点民族气节都没有,我们还怎么实现皖之先生所提倡的‘华厦梦’?”

    大家羞愧难耐,皆为那一点私利感到可耻,也没人再说坐外国船了,目光齐聚于这名叫陈仲弘的年轻人身上,最终选择坐华夏船。

    汤皖的“我的华夏梦”被广为流传,受此感召的全国各地年轻人,皆立志要为华夏梦而奋斗,毅然辞别了故土,向首都奔赴。

    据后世资料披露,1918年春,首都永定门外的留法预备学校开学,首批招收学生300多人,后则陆续有学生从全国各地赶来,总计500多学生。

    他们将要进行为期两年的法语学习,以及一些必要的工作培训,两年后,他们将乘坐轮船,跨过大洋,奔赴世界各国各地,学习列强们的先进思想与知识。

    如今迅哥儿和李石曾先生一心在钻研青霉素,所以留法预备学校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成为校长的秋明先生顿时感到压力山大。

    这么多学生来投,单是食宿费,每天都要一笔不菲的开支,而且学生数量远远超出预期,宿舍明显不够用。

    只能一边开课,一边建宿舍,这又给黄揽加重了负担,本来管理几百人的后勤就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量。

    另一边,汤皖已经正式辞掉了北大国际关系教授一职位,但是国际关系一科又没有教授来执教,无奈之下,孑民先生亲自来请汤皖当外聘教授,一周两节课,工资还是280大洋一个月。

    不过,汤皖与孑民先生约法三章,这个外聘教授只当一年,期间汤皖将所有教学讲义无偿赠送给北大,并且允许其他教授前来听课学习,一年后由他们执教。

    因为,汤皖要迫切的赚钱,找人搞到了“李锦记”老板李锦堂先生的联系方式,才得知如今“李锦记”总部设立在奥门,时间紧迫,便拍了一封电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