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镇压农民起义?-《南宋一代目》
第(2/3)页
而另一类就比较复杂,确实是因为老百姓在天灾人祸之下,活不下去了,铤而走险,遂成燎原之势。
该怎样看待呢?赵旧一方面当然同情他们的不幸,然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一个人或一群人在经历了巨大的灾难,用尽各种烧杀掳掠的手段求得生存之后,却未必就会对还在蒙受灾难的自己的同类产生出什么悲悯之心。
相反由于他们的极端经历,其道德和理性可能早已降到了人类的最低水准之下了!
历史上如黄巢、张献忠、杨幺等人,走过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
不管是占领了几州几县的钟相杨幺也罢,还是只有一个山头的山大王也罢,一旦掌握了对别人生杀予夺的大权,其作威作福的程度,就未必比大宋勋贵文武大臣少多少,这根本就不是贴个阶级分析的标签所能解决的问题。
在南宋初年,外敌侵略攻杀不断,国家处于危难困境的艰难时代和非常时期,在华夏民族一致对外、保家卫国,抗击外敌侵略的大背景下,赵旧绝对不允许意外发生,唯有心狠手辣,扼杀一切动乱之源。
刘光世领了诏命,便兴冲冲的去找李纲、吕颐浩他们这些相公去了。
刘光世最近又找到了一条发财升官的大道,赵旧赵官家与刘光约法三章。
官家给他部队限定的名额是两万五千人,不管他招聘多少人马,给的就是两万五千人的实额军饷。
其中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刘光世也找到了升职加薪的办法。
不然,以他刘光世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性格怎么会盯上远处的钟相杨幺呢,还不是有利可寻。
因为刘光世通过运作把招降多余出来的良家子弟和溃兵匪盗输送给韩世忠,张俊这些左右御营的大将们补充兵员,然后从中牟取好处和关系。
一时间,刘光世和军中大将们的关系缓和了很多,前线兵源短缺的将帅们也非常赞同这种做法,大宋连年战败送出去几十万兵马了,再不补充的话真的是守不住了啊。
赵旧也早早的知道了刘光世的这种做法,若换在和平时期,这种做法在大宋绝对要被砍头啊,只不过在国难当头,抗击金兵的时代大背景下,赵旧直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没有瞧见。
不少文官上窜下跳坚决反对此事,相公们虽然觉得不妥,但还是强忍着恶心吃下了苦果。
还是靠那核心的四个字,相忍为国!
第(2/3)页